
近段時期,一種名為“棗夾核桃”的食品風靡各地市場,生產者還為其起了個別致的名字“棗想核你在一起”。大棗和核桃是大家熟悉的健康食品,一起吃據說更養生,因而受到不少市民的青睞。然而,調查發現,市場上銷售的“棗夾核桃”,有不少竟是“三無產品”。
吃紅棗要吐核,吃核桃要去皮,而“棗夾核桃”不僅省去這些環節,而且紅棗的香甜中和了核桃的苦味,口感更好,因而在今年的年貨市場上受到青睞,每500克售價從30多元到100多元不等。而在調查中發現,除了正規廠家的產品,“三無”產品充斥市場。在一些大型商場和超市,“棗夾核桃”的包裝袋上,廠名、廠址、生產日期、保質期等標示齊全。而在太原市城區一些街邊小店,這類食品的外包裝多為塑料袋裝或紙盒,每一份“棗夾核桃”還有一個獨立的包裝。袋上除了食品圖片和介紹外,還標有“山西特產”的字樣,卻沒有生產廠家和廠址。據商家介紹,食品加工地多為山西太原等地。在太原城區一家露天攤位上,產品外包裝并無密封,可隨意打開,里面的產品雖有獨立小包裝,但個別包裝竟然開了口,著實讓人擔心衛生問題。此外,在網上銷售的也有不少是“三無”產品。甚至有人通過微信、QQ群、貼吧等渠道出售家庭加工的“棗夾核桃”。
由于“棗夾核桃”口感較好,市場需求量較大,又因其工藝簡單,因而不少小作坊甚至個人也加工此類食品出售。這些加工者對于衛生條件、原料使用沒有規范,加工人員是否符合健康標準也不得而知,產品質量堪憂。而根據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預包裝食品的外包裝上應當有標簽,標簽應標明名稱、規格、凈含量、生產日期、成分或配料表、生產者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保質期、貯存條件等。
紅棗和核桃雖然都是有益健康的食品,但食用不可過量。此外,二者無論是一起吃,還是分開吃,效果并無不同,對于商家的夸大宣傳,消費者也應該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