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br id="8gwur"><source id="8gwur"></source></wbr>

    <sub id="8gwur"><listing id="8gwur"></listing></sub>

    中食網 > 餐飲 > 正文
    年飯困局難解?
    時間:2016-02-16 11:55:14

      除夕夜,一個年輕人走進餐館,詢問是否有飯吃,被店主拒絕。此時遠方父母來電,年輕人告知正在外吃熱鬧的年夜飯,餐館老板感動,送上一盤餃子,并把除夕夜休息的牌子改成除夕夜不休息……這是春節期間電視上播出的一則公益廣告?上н@樣暖心的場景只是出現在銀屏之上。現實是今年春節期間,年飯之困之難之窘不僅依舊而且加劇。除了訂餐難、服務差、價格高、質量次等問題為節日添堵之外,今年春節假期為數眾多的餐飲企業抱團關門打烊,一些平日生意紅火、百姓喜愛、餐館扎堆的餐飲街甚至整體閉戶。業內人士指出,年節餐飲市場的供不應求將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是餐飲企業勞動力成本的大幅上漲。這個成本不僅僅是企業每一個務工人員所需各項勞務費用,而且包含了從業人員精神需求。這個精神需求就是企業中無論是老板還是員工,要得到更高品質的生活。而在春節期間和親人團聚,參與節慶文化,享受過年的快樂,就是高品質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這樣的精神需求在以往不存在,或者不被關注,或者可以用并不很多的貨幣予以補償。而今它的權重增加了,增加到已經成為影響春節餐飲業運行的一項重要成本。由于這個成本的增加,餐飲企業要想在春節期間正常營業就要支付更多的費用,甚至高于節日營業的收益。于是,企業老板就不賺節日的錢停業來講人性,員工就不拿三四倍的工資和節日的紅包回家去講人情。而偏偏走出廚房舉家在外用餐的百姓數量不斷增加,公眾對于春節年飯的要求也越來越旺盛、越來越講究,要求的提升也倒逼著餐飲企業逃離春節市場。終于,餐館集體關門了。

      其實,春節期間關門閉戶也是餐飲企業適應市場的一種調節方式。要想改變這樣的狀態,實現餐飲產品供給和社會需求的平衡,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企業的收益提上去,能夠滿足年飯市場高成本支出的需求,讓消費者的過高需求降下來,能夠適應年節非常狀態的市場。但現在的狀態是,經濟下行,企業收益提不上去;百姓有好胃口,需求降不下來。這樣的矛盾還正在加劇,未來只會更加突出。值得一提的是,餐飲行業事關民生,牽扯面廣,受到政府部門高度關注。單純漲價不僅無法修補年飯的短板,而且會給餐飲業帶來新的更大的傷害。單單依靠價格杠桿難以解決矛盾。補齊年飯的短板,將是一項長期任務。對此,企業和監管部門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必須承認這樣的現實,中國餐飲業已經走出低谷,逆勢回暖。2015年,全國餐飲收入實現32.310億元,同比增長11.7%,比上年提升2.0個百分點;而且,由于抓住回歸市場這一核心本質,實現適應新常態經濟環境的初步調整,也由于消費需求旺盛,這個回暖的勢頭還在持續。但是問題并未得到解決。年飯供求失衡就是伴隨餐飲行業效益增長而不斷加劇的矛盾。對此,餐飲行業要有一份從容的心態,既要正視矛盾的存在,也要看到行業整體利好的大勢。

      就如同多修高鐵并不能改變春運一票難求的狀況一樣,修補年飯的短板既非春節假期的七日之功,也非餐飲企業一家之力,這里面有政府的努力,比如國有餐飲企業在年節多幾分擔當,適度利用價格杠桿調節需求;有其他行業的支持,比如互聯網行業、物流行業、食品加工行業、包裝行業的助力;有消費心態和市場結構的調整,比如更多的人理解年飯市場,更多年飯回歸家庭,從而改變春節的消費選擇。努力把“公約數”做到最大,就是餐飲行業年節市場的成功。

      年飯困局雖難以破解,但是經過一些調控舉措還是可以在一定層面上得到改善。實際上,這些舉措已經開始。今年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7540億元,比去年春節黃金周增長11.2%。商務部對于春節餐飲進行了這樣的描述:大眾餐飲生意興隆,“互聯網+”助力餐飲行業轉型升級等。正視短板并非無所作為,春節長假過完,眾多餐館又會重現生意紅火的場景。中國供給側經濟結構調整改革開始,中國餐飲業的年飯困局有望得到緩解。

    分享到: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