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br id="8gwur"><source id="8gwur"></source></wbr>

    <sub id="8gwur"><listing id="8gwur"></listing></sub>

    中食網 -> 美食 -> 正文
    餐飲消費突破3萬億
    時間:2016-03-05 16:41:46 來源:國際商報

      作為“十二五”收官之年,剛剛過去的2015年備受矚目。中國餐飲行業在這一年繼續在市場結構和商業模式上探索改革創新,餐飲市場實現趨穩回暖,全年實現餐飲收入32310億元,同比增長11.7%,正式宣告進入3萬億的歷史新時期。

      2月29日,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2015年中國餐飲市場分析報告》指出,在餐飲市場陷入困境時期,政府部門不斷打出政策組合拳,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發展環境,降低銀行卡刷卡手續費、營改增、“兩證合一”等利好政策頻出,支持鼓勵發展大眾化餐飲,促進餐飲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此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一帶一路、京津冀、長三角、東三省、川渝滇桂(西南)等國家發展戰略部署逐步深入落實,對區域間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產生了重要作用和深遠影響。

      在良好政策環境的保障下,餐飲業發展呈現強勢回穩跡象。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5年餐飲收入占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7%,比重也繼續回升,且餐飲收入增速于5年后再次恢復至高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10.7%)的水平。同時,新三板、眾籌等模式已成為餐飲業的融資沃土,大量的資本為餐飲業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潛在動力。

      《報告》在對2015年餐飲市場發展進行回顧的同時,也對餐飲市場前景進行了展望。第一,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餐飲業同樣進入理性回歸、滿足大眾需求、適應市場變化、著力提升質量與效率的發展新常態。首先,大眾化餐飲由于剛性需求而增長比較穩定,成為推動整個行業趨穩回暖的最大動力,有機餐飲、快餐團餐、特色餐飲、農家樂等細分業態發展迅速,還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其次,房租、人力等成本持續上升且無放緩跡象,成為新常態下的一個重要特征,餐飲企業盈利能力將成為檢驗企業健康發展的唯一標準。再次,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基礎設施的完善,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將為餐飲業發展提供新機遇,并持續吸引外圍資本的關注。

      第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發展。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表示,餐飲業應在繼續研究消費心理、消費結構、消費趨向等“需求側”問題的同時,認識到中產階級將成為消費市場的中堅力量,女性消費、“互聯網+”消費都在強勢崛起,而且飲食的營養健康也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關注。把創新驅動放在核心位置,圍繞加快培育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帶動產業轉型升級,使更多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涌現出來,適應市場需求并帶動更多就業。通過改進“供給側”提升競爭力,促進餐飲經濟發展,進而提高人民大眾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

      第三,城鎮化建設挖掘餐飲需求!秷蟾妗凤@示,隨著城鎮化發展成效的不斷顯現,其功能配套需求將不斷提升,特別是作為民生產業的餐飲服務將獲得巨大的市場空間。在餐飲經濟發達地區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未來5年,著眼于中小城市的大量現實或潛在需求,通過擴大有效投資、促進消費升級、發揮新型城鎮化帶動作用,著力把內需潛力激發出來,將是餐飲業發展的新動力(310328,基金吧)。在此期間,大型連鎖餐飲品牌的屬地化覆蓋將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并將在提升區域餐飲業發展水平方面發揮積極的帶動作用。

      第四,2016年“互聯網+”餐飲的熱潮將繼續深入,其中餐飲外送發展將進入白熱化。中國烹飪協會在調查中發現,餐飲外送消費者的核心訴求是雖然能夠容忍美食口感的降低但配送速度要快,一般超過30分鐘消費者基本會失去耐心,且會影響消費體驗;其次,消費者關注的是價格補貼,但是這一吸引客流量的維系鏈條過于脆弱,補貼一旦停止,外送的單量必然劇減;用補貼來彌補速度終不能滿足用戶需求,一部分顧客仍會回流到實體店;消費者關注的第三個方面就是食品安全,第三方網絡平臺對入網企業的實名登記將是2016年政府有關部門重點加強監管的領域。

    分享到:
    中食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