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3月15日訊(YMG記者 賴皓陽)近日,煙臺市消協發布2016年十大消費警示,與前兩年相同,“警惕保健陷阱”再次位列其中。非法推銷、夸大療效,甚至是假冒產品,細數“保健品推銷”的幾宗罪,幾乎每年都是老年人消費投訴的熱點。更有甚者,老人迷信保健品而放棄正常吃藥,舊疾復發。為何老年人群體頻頻陷入保健陷阱?這種類似“洗腦”的推銷,應該如何來監管?記者展開了調查。
忽悠手段一:“博士”講座,限量保健品只賣給名人
“這推銷保健品的講座,簡直比趙本山的小品《賣拐》還能忽悠,這些老人都被洗腦了!笔忻耨R女士70歲的老父親去聽“健康講座”,結果買回來16000元的保健品,說吃了這些高血壓、動脈硬化都能治,結果自己偷著把正常的藥停了,導致腦血栓復發!罢埩艘粋海歸博士講課,說這藥是限量的,只賣給國家領導人和名人,煙臺就限量20份!瘪R女士說,她在國家食藥監局網站上,根本就查不到父親買的保健品,這種被推銷成“治百病”的保健品實為假冒偽劣產品。
以“健康講座”的名義推銷保健品,是現在“保健陷阱”最常用的模式,有些講座還贈送小禮品吸引老年人前來,一開始請一些所謂的“學者”講老年病的危害,然后講怎樣防治,最后把保健品引出來,忽悠老人們購買。老人們往往聽了一上午課,尤其被“危害”所嚇,加上學者們天花亂墜的訴說,很容易“沖動消費”!拔覀兌啻伟l布消費警示,提醒老年人購買保健品時注意上面標注的說明內容,保健品是不能代替藥品的!笔惺乘幈O局藥品科徐遠志科長告訴記者,現在許多老年人過于迷信保健品,以為保健品能治病,其實保健品不是藥品,根本沒有宣傳的那么夸張的“功效”。
在國家食品藥品官方網站上,就有對保健品消費的明確提示,保健食品是食品的特殊種類,不能代替藥品,不能宣傳疾病治療、預防作用。廣大消費者,特別是中老年人,切勿聽信將保健食品比成靈丹妙藥的虛假夸大宣傳。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營養素,不能代替其他食品,要堅持正常飲食。
忽悠手段二:免費體驗,一個保健床墊能治“百病”
除了開“健康講座”邀請老人來聽,進而推銷保健品,還有一種“保健陷阱”就是免費體驗。無論是按摩儀器,還是具有“特殊功能”的坐墊、床墊,都可以無時間段、無次數免費體驗,這對于老年人來說,確實是一個打發閑暇時間的好去處,然而在體驗過程中,陷阱就隨之而來。
一個醫用按摩墊12000元,一個“玉石”床墊18000元……在老人們體驗的過程中,這些產品就被推銷了出去,而購買的老年人也感覺到了“療效”,這是怎么回事?“我母親早晨6點天不亮就去排隊體驗,本來腿腳就不好,這站幾個鐘頭后,不管躺哪兒也會舒服,何況再帶點按摩功效的床墊!笔忻裰芘空f,老母親體驗了一次,回家說非要買一款韓國的床墊,售價18000元,還讓家里人幫忙寫“表揚信”,就是夸產品好,寫一封就能去領一個小禮品!拔夷赣H說,她躺在這個床墊上覺得很舒服。賣床墊的人說了,用了這個床墊什么腰腿疼都能好,連三高都能降下來。”聽了老母親的話,周女士哭笑不得,她陪母親一起去了賣床墊的店,發現只是一個賣食品的店面。
市食藥監部門多次對全市范圍內醫療器械體驗式經營企業、有健康診療名目的體驗店進行拉網式排查,發現許多店面存在“掛羊頭賣狗肉”的情況!搬t療器械產品注冊登記表中對產品的適用范圍和產品禁忌都有嚴格規定!笔惺乘幈O局醫療器械監管科科長于國祥表示,企業利用消費者對醫療器械知識不了解的弱點,夸大醫療器械的治療作用和適用范圍,許多體驗店里的醫療器械,其功能往往只有十幾個字,但許多商家卻吹噓能治療各種疾病。還有許多商家利用消費者對“獲獎”、“專利”知識了解得少、迷信權威的心理,將一些獲獎證書宣傳成醫療器械的專利,實際上,這些專利證書多數是外觀設計專利。
忽悠手段三:無效退款,店面經常人去樓空
無論是保健品還是保健器械,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推銷的過程中,賣方總會以一句“無效退款”來使老人們安心,但真正要退款的時候卻發現,當初的店面早已人去樓空。
去年,市民楊女士在第一大道聽“健康講座”時購買了兩千元的保健品,賣家承諾無效退款,楊女士吃了半年后,各項指標沒有下降反而身體越來越不舒服,按照當初商家承諾的“無效退款”協議,楊女士拿著還剩下的半數產品上門退貨,沒想到當初開講座的寫字間早已“易主”,已經不是當初那家賣保健品的店了。
承諾無效退款卻遭遇退款難,在保健品消費投訴中已經屢見不鮮。市民郭女士在文化宮大廈花2500元購買了一款保健品,也是承諾無效退款。郭女士吃了幾次后胃特別不舒服,找到商家退款,卻被告知是由于自身原因不能證明是藥的問題而拒絕退款。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許多以“健康講座”名義推銷保健品的賣家,實際是全國“打游擊”的模式進行推銷,而非在一個地方常住,往往在寫字樓里租一個店面賣三個月保健品就離開。記者采訪一處“人去樓空”保健品門店時,大廈物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寫字間都是業主自己租出去的,物業也無權過問,許多賣保健品的租三個月就搬走了,許多老人來退款時才發現上當受騙了。
忽悠手段四:打親情牌,老人們阻攔檢查
記者了解到,市食藥監稽查支隊曾接到舉報,有夸大宣傳療效推薦保健品的講座,當執法人員上門檢查時,卻被聽講座的老人們趕出去,老人們表示別打擾他們聽講座。而許多講座,更是進行得十分謹慎,年齡60歲以下的老人不能進入,門口專門有“望風”者,也給監管造成了一定難度。
記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以講座名義推銷的保健品,除了少數屬于假冒偽劣產品,許多是有國家正規批號的保健品,問題就出在經營者夸大療效,讓許多老人以為保健品能治病,而放棄正常吃藥。但對于夸大療效的“健康講座”,老人們又是趨之若鶩,想要徹底防止被忽悠,必須提高老年人自身正確的保健意識。
幾乎所有被忽悠購買保健品的老人都能感受到,推銷工作人員的態度太好,有時候實在經不住“糖衣炮彈”!熬臀医洺Hサ哪羌业,只要我去了有個小閨女都給我洗腳,做腳底按摩,說腳底穴位多老年人要多按腳!笔忻窭畎⒁谈嬖V記者,她去了幾次后,小閨女要認她當干媽,隔三五天就要給她打電話,讓她去體驗新項目,簡直比親閨女都上心。“其實我知道她賣的東西不值那個錢,但是小閨女人挺好,給我服務了這么久,我就花幾千塊買了保健品!
其實,像李阿姨這種被“親情牌”忽悠的老人不在少數,許多情況下購買保健品是享受一種被在乎、被關心的感覺。
防忽悠手段一:不迷信專家、學者、專利
除了一個能調動氣氛的主持人,“健康講座”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請來重量級的“專家”讓人信服,然而這個“專家”的名號到底是真是假根本無從考究。曾有媒體報道,許多以“國外XX大學畢業的海歸博士”、“北京XX醫院養生專家”、“從事老年人疾病研究X年的教授”出現在保健品推銷現場的人士實屬無名。
除了專家、學者,現場主持人還會拿出許多保健品“獲獎專利”,但是這些“專利”是從何而來?自然又是“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的鬧劇。
防忽悠手段二:上網去查
現在網絡工具發達,一款保健品是真是假,用的什么原料、有何功效,在網上全部可以查出來,老年人不要再相信一面之詞,想買什么保健品,讓家里的年輕人上網一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官方網站最權威,輸入名稱、批號一查便知。
保健食品都具有專用標志,國家規定的正規的保健食品會在產品的外包裝盒上標出天藍色的、形狀類似“藍帽子”的保健食品專用標志。下方標注批準文號,原衛生部批準的國產保健食品批準文號格式為“衛食健字(****)第****號”,進口保健食品批準文號格式為“衛食健進字(****)第****號”;國家食藥監總局批準的國產保健食品批準文號格式為“國食健字G********”,進口保健食品批準文號格式為“國食健字J********”,中間8位阿拉伯數字,前4位為批準年代號,后4位為順序號。
此外,保健食品外包裝標識必須注明以下內容:保健食品品名、生產單位、保健食品批準文號、主要原料、功效成分、保健功能、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生產日期、保質期、注意事項等內容。
防忽悠手段三:了解藥品常識
藥品和保健食品的包裝盒上都有“批準文號”。藥品的統一格式為“國藥準(試)字+1位漢語拼音字母+8位阿拉伯數字”;瘜W藥品使用字母“H”,中藥使用字母“Z”,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整頓的保健藥品使用字母“B”,生物制品使用字母“S”,體外化學診斷試劑使用字母“T”,藥用輔料使用字母“F”,進口分包裝藥品使用字母“J”。
易混淆為藥品、保健食品的常見產品及形式:
1.標示“X衛消字”的外用擦劑、洗劑、栓劑等“消”字號產品冒充藥品;
2.標示“X食健字”的中藥滋補類保健食品宣傳治療功能;
3.藥食兩用、維生素類等普通食品宣稱具有保健功能或治療功能;
4.“妝”字號產品宣稱具有治療調節功效。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