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胡剛“兩會”提案呼吁:中藥類保健食品保健功能評價體系需完善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消費正從溫飽型向小康型過渡, 人們更加崇尚自然,更加懂得預防疾病,更加注重保健與養生,保健食品已經成為近年來蓬勃發展的產業之一。據統計,2014年度保健食品行業的總產值已經超過3000億元。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食療和食養的悠久歷史和傳統,經過幾千年的實踐,積累了大量的養生保健經驗,形成了大量的養生保健藥方,建立了獨特的保健食品科學。中醫中藥作為傳統的醫藥衛生和養生文化,是我國保健食品研制的重要理論基礎和有效的物質來源。當前,既有東方醫藥文化內涵,又有傳統飲食特色的中藥類保健食品已經普遍受到了人們的認可和歡迎,并且具有廣闊的前景和需求。
中藥類保健食品的
發展狀況
目前,我國已是世界第二大保健食品市場和全球最大的保健食品消費國,同時我國也是世界保健食品產業中重要的原料供應國。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統計,截至2012年底,全國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共有2006家,產值約2800多億元,國產保健食品13493個,進口保健食品719個。其中,中藥類保健食品數量具有明顯優勢。自2006年以來,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全年批準的保健食品初次注冊申請中,中藥保健食品( 純中藥、含中藥或含中藥提取物)所占的比例一直保持在40%以上。截止2015年底,保健食品現有批文已經超過15000個,其中除部分維生素、礦物質類營養補充劑外,主要是以中藥材原料為主的保健食品,如西洋參、靈芝、枸杞子等傳統中藥材在保健食品中有著廣泛應用。
中藥類保健食品
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保健食品評價的理論基礎
目前在藥品的注冊和生產過程中,中藥和化學藥品是有著不同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但對于保健食品而言,通俗地說,還是在用現代醫學(西醫)的理論和評價體系來審評以中藥為主的保健食品。比如:“肝火上升”,中醫認為其表現癥狀為“目赤,易怒”等,個人主觀上也有明確感覺,但卻很難用西醫的具體生化檢測指標來判斷,但這恰恰是中醫藥理論應用于保健養生領域的獨到之處之一。因此,用現代醫學(西醫)的理論和標準來評價中藥類保健食品,極大地限制甚至阻礙了中藥類保健食品的發展。
西醫理論不適合評價以中藥材為原料的保健食品
當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批準的保健食品功能范圍共有27項,如增強免疫力、輔助降血脂、輔助降血糖、抗氧化等。以上功能已實施近20年,未做大的調整和補充。但以上功能名稱和評判體系的制定也是采用西醫的標準,不能適應當前以中藥材為原料的保健食品的自身特點和發展要求。
中藥類保健食品評審缺乏相應的中醫中藥專業的評審專家
當前,雖然中藥類保健食品的數量具有明顯的優勢,但中藥類保健食品評審隊伍中缺乏相應的中醫中藥專業的評審專家和人員。
完善中藥類保健食品
評價體系四項建議
國務院于2013年發布《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將保健品列入健康服務相關支撐產業,確定2020年,國內健康服務業總規模要達到8萬億元以上。近期,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動醫藥產業創新升級,更好地服務于惠民生、穩增長。政府公告中也有專門內容提到要發展中醫藥養生保健服務,要加大中醫藥投入和政策扶持。這也是國家層面對中醫中藥和保健食品行業推出的重大利好。國務院法制辦2015年發布的《保健食品保健功能目錄與原料目錄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明確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為目錄制定單位委員之一,這也考慮到了保健食品的中醫藥特色。但當前尚未有明確的政策導向來推動建立專門的針對中藥類保健食品的評價、審批、管理體系。為進一步弘揚中醫藥文化,扶持推動中藥類保健食品的健康發展,不斷完善中藥類保健食品的評價體系,特作出以下建議:
建議一
在現有的27項保健功能基礎上,按照中醫理論,增加設立以中醫中藥理論為基礎的中醫術語保健食品功能范圍,以體現中藥材獨到之處。如增加“補中”、“益氣”、“扶正”等功能。同時,根據中醫特點,對中藥保健食品的適用人群,可區分為“氣虛,血虛,陰虛”等不同人群。
建議二
建立與增加功能相對應的功效學評價方法。將中醫中藥理論和現代醫學理論二者相結合,將安全性評價采用目前保健食品通用的急毒、長毒實驗。而功效學評價中,如相應中醫癥狀的動物實驗模型難以建立,可考慮在確保安全性的前提下,直接采用相應的人體試食實驗,也可考慮對傳統中醫名著里的一些經典驗方,用文獻研究來替代功效實驗。
建議三
在中藥類保健食品功能評價機構體系隊伍中增加補充中醫中藥專業方面的審評專家和專業人才,以確保與現代醫學專家以均衡對等的力量進行對話,促進全行業的更高層次規范發展。
建議四
鼓勵中藥類保健食品向境外出口,以弘揚發展中華文化。韓國近年來所大力發展的高麗參產業、五味子產業,日本對傳統漢方的深入研究,對甘草、靈芝的開發應用,均遠遠地走到了我國前面,而且大量成品返銷中國。我們作為中醫中藥的發源地,更應奮起直追,開發出更多更好的中藥類保健品,走向世界,造福世界人民,同時弘揚中華文化。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