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br id="8gwur"><source id="8gwur"></source></wbr>

    <sub id="8gwur"><listing id="8gwur"></listing></sub>

    中食網 -> 科普 -> 正文
    一顆大豆的百樣人生
    時間:2016-04-28 16:35:45 來源:生命時報

      不同的經歷讓我們擁有了不同的人生,對于食物亦是如此,不一樣的加工和烹調經歷讓其營養和口感也變得“與眾不同”。本期,讓我們在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系副主任馮翔的帶領下,來看看一顆大豆的“百樣人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它會經歷怎樣的磨難和洗禮,最終又會收獲和失去什么呢?

      為了更清楚地認識到大豆在“成長”后的變化,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原先的營養特點。大豆包括黃大豆、青大豆、黑大豆、白大豆等品種,以黃大豆最為常見,它也是咱們這篇文章的主角。很多人都知道大豆好,但它到底好在哪呢?第一,蛋白質含量高達35%~40%,幾乎是植物性食品原料中最多的,而且大豆蛋白的氨基酸模式較好、生物利用率高,屬于優質蛋白質,可以與肉類蛋白質相媲美,俗稱“植物肉”;第二,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對于保護心血管有一定好處;第三,B族維生素的含量較高,并且鈣、鐵、錳、鋅、銅、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較高;第四,富含膳食纖維,有助預防便秘;第五,含有眾多特殊的功能性成分,如大豆異黃酮、豆固醇、大豆卵磷脂等,對營養相關慢性病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俗話說,“人無完人”,這句話對于大豆也同樣適用。大豆中也含有植酸、蛋白酶抑制劑、紅細胞凝集素等讓人討厭的物質,它們常被稱為抗營養因素。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大豆不能直接生吃,但如果對其進行合理地加工與烹調,“成長”后的大豆不僅改掉了上述缺點,還可能帶來一些驚喜。趕緊來看看大豆的“人生之路”有多么豐富多彩吧!

      熟制大豆

      最能保留黃豆營養

      熟制大豆包括煮大豆和烘焙大豆,前者是指大豆經過煮熟、調味而制成的產品,如燜黃豆、甜蜜豆等;后者是指大豆用烘烤、炒制、微波等方式加工而成的產品。這兩類產品基本保留了大豆的所有營養成分,其中的部分怕熱營養素比如B族維生素等可能有所損失,大部分抗營養因素被破壞。煮大豆可作為菜肴,烘焙大豆常作為零食,都是非常好的食物選擇。需要注意的是,烘焙大豆比較干燥,食用時要多喝一些水,并避免過量食用。

      豆漿

      營養美味的扛餓飲品

      豆漿是大豆經過加水磨漿、過濾、加熱等工序,使蛋白質等有效成分溶出,去除了大量的粗纖維、植酸、胰蛋白酶抑制劑和紅細胞凝集素等,得到的乳狀液體。豆漿豆香濃郁,保留了原料中大多數有益成分,如大豆異黃酮、豆固醇等,其營養素含量主要是由加水量決定的。一般來說,打豆漿時大豆與水的比例大約為1∶18~20。研究表明,豆漿的飽腹感很強,是非常好的扛餓和充饑飲品。需要提醒的是,打豆漿剩下的豆渣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控制血糖和血脂,預防便秘,并且其鈣含量也較高,可以用來熬粥、炒雞蛋、炒蝦米等。

      豆腐

      凝固劑決定口感和營養

      豆腐是大豆經浸泡、磨漿、煮漿、過濾、加凝固劑、壓榨等工序制成的產品。豆腐保留了大豆的大部分優點,但加工過程中也有一部分B族維生素加熱降解或溶水損失。按照所使用的凝固劑不同,市面上的豆腐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北豆腐,又稱鹵水豆腐,它的凝固劑是鹵水,質地比較堅實,含水量低,100克北豆腐可以提供138毫克鈣、63毫克鎂、12.2克蛋白質,其口感很“粗”,適合煎炸、做餡等;二是南豆腐,又稱石膏豆腐,顧名思義它的凝固劑是石膏液,含水量大,100克南豆腐可以提供116毫克鈣,36毫克鎂,6.2克蛋白質,其質地比較軟嫩、細膩,宜拌、炒、燴等;三是內酯豆腐,其凝固劑為葡萄糖酸內酯,其含水量最高,100克內酯豆腐僅含鈣17毫克、鎂24毫克,內酯豆腐的蛋白質含量也比另外兩種豆腐低,僅為5.0克,其質地細膩,適合涼拌、做湯等。

      豆腐干

      豆制品中的補鈣高手

      豆腐干是在豆腐制作基礎上,經過進一步晾曬、調味、蒸煮等工序制成的水分含量在35%~80%之間的產品。經過壓制濃縮而成的豆腐干,鈣含量在豆制品中出類拔萃,如小香干的鈣含量可高達北豆腐的7倍。此外,豆腐干的蛋白質、鐵、鋅等含量也很豐富,而且比較容易存放。豆腐干可以用來涼拌,跟其他蔬菜一起烹炒也是不錯的選擇。

      豆腐腦

      口感嫩滑的早餐佳品

      豆腐腦口感嫩滑,是大豆經過浸泡、研磨、制漿、煮漿、加入凝固劑點腦、凝固,再經調味而成的產品。簡單來說,豆腐腦是豆腐制作過程中的半成品。豆腐腦與豆漿相比,蛋白質含量相差不多,在2%左右,如果加入了硫酸鈣、氯化鎂等凝固劑,會顯著增加其中礦物質的含量。豆腐腦含水量高,易于消化,是非常好的早餐食品,有助增加優質蛋白,提高早餐質量。需要提醒的是,咸口豆腐腦的鹵子往往含鹽量較高,吃時應少加點。

      豆腐皮

      腐竹

      豆漿營養的濃縮版

      豆腐皮是豆漿煮沸后,從豆漿表面連續挑起的薄膜狀產品,而腐竹是從豆漿表面連續挑起豆漿皮,干燥后形成的類似竹枝的產品。因此,很多人認為豆腐皮和腐竹是豆漿的精華,這種看法確實有一定道理。數據表明,豆腐皮和腐竹的蛋白質含量均接近45%,兩者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E、胡蘿卜素、鈣、鎂、鉀等的含量也非常豐富,屬于營養價值很高的豆制品。豆腐皮和腐竹可以用來拌涼菜,也可以做湯或炒著吃。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正常腐竹呈現不鮮艷的黃色,顏色較淺,且有一定的光澤。如果顏色特別鮮亮,要特別注意,有的可能是添加了色素。

      發酵

      豆制品

      維生素B12的好來源

      發酵豆制品包括腐乳、大豆醬、豆豉、納豆等,這些食品都經過了發酵,由于微生物的作用,部分蛋白質被降解,抗營養因素被分解或滅活,消化吸收率大大提高,同時B族維生素含量有所增加,特別是通過霉菌發酵可產生植物性食品中不存在的維生素B12。但是要注意,腐乳、大豆醬、豆豉等發酵豆制品中的鹽分一般都比較高,食用時要適量減少其他食物中食鹽的用量。

      豆芽

      維生素C含量大增

      大豆發芽后,營養跟以前大不相同,尤其是維生素C含量。大豆中基本不含維生素C,而每100克豆芽中含9~21毫克。另外大豆發芽后,部分蛋白質會分解為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更有利于吸收,并且其中的一些抗營養因子也有所分解,吃后不易引起脹氣。炒豆芽時加點醋有助保護維生素C。

      編后

      當然,大豆的制品遠不止上述這些,相信隨著食品加工業的發展,大豆的“人生”會愈發豐富多彩,帶給人類越來越多的營養美食。

      研究顯示,增加大豆類攝入,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動物性食物消費過多帶來的肥胖風險,有效預防慢性病的發生。《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攝入30~50克大豆或相當量的豆制品,以所提供的蛋白質計算,40克大豆分別約相當于200克豆腐、100克豆腐干、30克腐竹、700克豆腐腦、800克豆漿,但有關數據顯示,中國居民平均每人每天大豆類攝入量為4.2克,遠低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攝入量。

      因此,很多營養專家呼吁,希望大家要重視大豆及其制品的攝入,讓它們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分享到:
    中食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