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湯麻葉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王敏
你知道在潮汕地區一年四季中,最貴的青菜是什么嗎?答案就是麻葉。它是潮汕地區的一種野菜,時令的時候,一斤的售價就要十多塊錢。
麻葉在潮州菜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有些潮汕人是“不可一日無此物”,而在廣州幾乎每家潮菜館都有麻葉,甚至有人說,要判斷一家潮菜館地不地道,一要看它有沒有麻葉賣,二要看它做得地不地道。
潮汕人夏天的味道
麻葉其實就是黃麻的嫩葉。據潮汕大廚介紹,麻樹一般生長在崎嶇山區的平地上。以前潮汕的尋常百姓多有種植,但是主要用途是做麻繩,也有一些家庭主婦將其搬上了餐桌。
對農家來說,從春天開耕播種的日子,一直到盛夏,都是吃麻葉的季節。采麻葉的人跟采茶的人相似,往腰里別一只柳條筐,把手探到麻樹葉梢上,只摘下嫩葉部分,手快猶如蜻蜓點水,一眨眼工夫,便采下盈盈一筐嫩綠。
所以潮汕老一輩人對麻葉都懷有一種深深的感情,不少潮汕當地人都會喜歡在夏日午后的三四點鐘,煮出一鍋甜甜的麻葉番薯湯,消暑解渴。
因其“野”而美味充盈
有人戲言:“沒錢的時候,在家里吃野菜;有錢的時候,到酒樓吃野菜。”說的正是麻葉。可見,麻葉并非“出身名門”,而是產于尋常人家。
夏日炎炎,正是吃麻葉的最佳季節。這時候的麻葉纖維多而粗,可消脂減肥。以前下地勞動的人就深有體會,麻葉刮油厲害,不一會兒就見餓了。對于很多熱衷減肥的美眉來說,是一道美味又健康的瘦身菜。
麻葉青澀略帶苦,野味十足。但只要懂其特性,經過一番加工,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把麻葉變成一道美食。
傳統的麻葉做法很簡單,但做好卻并不易。將麻葉洗凈之后,要汆水去除苦澀。汆水的關鍵是要放鹽,這在潮汕人那里叫“咸究”,意思是增咸。增咸為的是脫苦,與此同時去其水分,麻葉體積縮小,鹽味得以滲入。撈起瀝干水分,架鍋放油,爆香蒜頭,加鹽爆炒麻葉,等麻葉滲出汁水,鏟起麻葉,去掉汁水。把前面盛起的油與蒜頭重新下鍋,加入普寧豆醬,倒入麻葉再翻炒,一碟香噴噴的“揪麻葉”即成。
初看時,這盤“揪麻葉”的賣相并不起眼。麻葉皺巴巴,翠綠轉為暗綠,麻葉面上點綴著豆粒。但舉筷一嘗,卻會驚嘆:出乎意料的好吃!它的味道咸中透香,那絲絲縷縷微苦的清香仿佛逗留在唇邊,用來送粥更是一流。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