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br id="8gwur"><source id="8gwur"></source></wbr>

    <sub id="8gwur"><listing id="8gwur"></listing></sub>

    中食網 -> 糧油 -> 正文
    傳統對接現代 電商渠道激發糧油產業活力
    時間:2016-06-14 10:00:24 來源:中國食品報

      跟隨農產品電商發展的腳步,我國糧油產品電子商務化經歷了5個發展階段。傳統糧油產業與現代電商渠道融合發展,釋放了消費潛力,激發了行業活力。隨著多項電商政策的出臺,包括糧油在內的農產品電商發展呈現出10種趨勢,將逐步走向規;、國際化、社區化、法制化。

      糧油電商發展5階段

      我國糧油電商的發展經歷了5個階段:

      第一階段 1995年至2002年:1995年,鄭州商品交易所集誠現貨網成立,1998年12月第一筆糧食網上交易達成。自1998年以來,通過中華糧網電子商務平臺參與網上交易的糧油企業已有3000多家。

      第二階段 2003年至2005年:2003年開始,國家發改委利用國債資金,支持重點糧食批發市場信息化建設,2003年中國(衢州)網上糧食市場建立。

      第三階段 2006年:2006年《國家臨時存儲糧食銷售辦法》出臺,國家有關部門第一次明文許可糧食可以在網上流通,安徽等地推出網上糧食交易項目。

      第四階段 2007年:2007年,國家通過中儲糧總公司現代電子交易平臺,實現了全年國內小麥市場價格的總體穩定,中儲糧總公司網上物資采購平臺建立,首次200萬條塑料編織袋網上采購順利完成,糧食電子交易平臺逐漸成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載體。

      第五階段 2010年至今:2010年,中國網上糧食交易市場開辦早稻網上交易會,至今已連續舉辦6屆。目前,全國各地糧食批發市場積極利用電子交易手段開展地方糧油的購銷交易活動。與此同時,糧食電子交易模式不斷創新,實現差異化經營。糧食企業通過建立電子商務平臺,在網絡銷售自己的產品;某些貿易商轉型,建立糧油類等農產品專業電子商務網站,銷售高端、精品農產品等。

      糧油電商試水6模式

      目前,我國糧油電商快速發展,無論是流通企業還是加工企業,無論是支付還是融資,均衍生出互聯網時代的特色模式。

      流通企業電商模式

      糧食流通領域電商模式有11種:1.中華糧網、中國鄭州糧、河南糧食物流、易谷網模式;2.中國網上糧食市場模式;3.我買網雙品牌運營模式;4.天津糧油商品交易所模式;5.淘寶網“吉林大米館”模式;6.蘇州糧食批發交易市場“良糧網”模式;7.糧達網“四鏈合一”模式;8.雜糧電商平臺——飯中有豆模式;9.中米網及其中國大米產業聯盟模式;10.吉林長春“大米白金城”模式;11.微糧模式。

      加工企業電商模式

      糧食加工領域電商模式有6種:1.京糧“點到網”模式;2.金龍魚在知名平臺開設旗艦店模式;3.西安愛菊糧油電商+店商O2O模式;4.恒大糧油自營平臺與第三方平臺“雙運行”模式;5.B2B食材配送平臺模式;6.易糧網B2B+O2O模式。

      網絡支付模式

      糧食電子交易市場發展至今,所采取的支付手段經歷了從傳統匯票支付到最新銀商通道支付的發展歷程。作為電子商務的核心環節,網上支付隨著糧食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不斷優化升級,傳統網銀這種落后的資金渠道已跟不上現階段電商發展,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快捷支付”的方式應運而生,彌補了網銀的不足。第三方支付促進中國網上支付完善和發展,成為主要途徑和必然趨勢,是糧食電商發展的助推器。

      例如,陜西西安愛菊進入電商領域后,與電信天翼、拉卡拉進行合作,推行“預約訂貨、就近取貨、驗貨付款、買退自由”的銷售模式,消費者可通過網站、手機、預約機和人工預訂等方式選購愛菊產品。

      移動電商模式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已經不再滿足于傳統的電子商務活動,而是更加迫切地希望能夠隨時隨地進行各種商務活動。移動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電子商務方式,利用了移動無線網絡的優點,具有不受時間、地點、空間限制以及靈活、簡單、方便等特點,能顯著提高電子商務效率,大大節省客戶交易時間。

      我國手機用戶達到13億,智能手機成為助力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各類糧食電子商務平臺也緊隨時代發展,推出手機客戶端、微信公共號等服務,實現糧油咨詢實時推送、各類信息自由訂制和隨時查詢。利用移動設備的掃描、圖像語音識別、感應、地理化、GPS等功能,還將逐步實現移動端在線交易等更加智能的移動電子商務服務。

      網絡融資模式

      網絡融資模式是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電商融資的模式,目前已經成為我國電商發展的標志性業務,對我國電商業務尤其是B2B大宗商品網上交易的支撐作用明顯,有效解決了糧食市場電子交易融資瓶頸問題,助力糧食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

      2015年1月9日,中華糧網完成了糧食行業的第一筆網絡融資貸款服務,授信總額度為3000萬元,首次投放金額500萬元,實現了全國糧食行業網絡銀行業務的新突破。

      “三網融合”+物聯網模式

      隨著“三網融合”+物聯網的發展,手機下單、手機銷售、手機采購、手機管理、手機發布、手機交流、手機尋找物流都將實現,并成為一種趨勢。智能糧食采購、智能糧食交易、智能糧食市場、智能糧食支付、智能糧食通關、智能糧食物流、智能糧食倉配一體化、智能快遞成為發展趨勢。在這一進程中,移動商務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微博、微信、微店“三微”營銷,也會促進糧食電商進入一個精準營銷新階段。

      扶持農產品電商4政策

      為促進農業電商的發展,相關部門出臺了多項支持政策:

      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

      該指導意見提出兩個重點:互聯網+現代農業,互聯網+農村電商;將農業信息化分為三個層次:通過互聯網完成對農業生產端的改造,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完成農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融合發展(將生產、加工、銷售串聯起來),通過互聯網完成對農產品銷售端的改造;提出2025年目標: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形成生態產業體系。

      商務部《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

      該行動計劃將在引導生產、擴大消費、吸納就業、改善民生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其主要工作思路為:完善頂層設計,加強公共投入和環境建設,以示范、培訓、宣傳為抓手,以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驅動,推動傳統流通產業轉型升級,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在釋放消費潛力、激發行業活力和增加就業機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動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格局。

      該行動計劃提出了多項發展目標:建設200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示范縣電子商務交易額在現有基礎上年均增長不低于30%;建設60個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培育150家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打造50個傳統流通及服務企業轉型典型企業,培育100個網絡服務品牌;建設100個電子商務海外倉;打造50個電子商務培訓基地,完成50萬人次電子商務知識和技能培訓;力爭在2016年底,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2萬億元;網上零售額達到5.5萬億元。

      商務部等多部門《關于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見》

      該意見提出,提升農村電子商務應用水平;培育多元化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加強農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創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有利環境。

      國務院提出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即“三品”戰略

      今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四舉措,要求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促進消費品工業升級。

      一是完善市場準入,取消不必要的審批及目錄和不合理收費,嚴格安全、環保、能耗等條件,支持企業在創意設計、提高科技含量和性能等方面下大功夫,促進大眾消費品創新和有效供給。

      二是培育和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導企業樹立質量為先、信譽至上的經營理念,立足大眾消費品生產,推進“品質革命”,推動“中國制造”加快走向“精品制造”,贏得大市場。

      三是營造公平競爭營商環境,推進國內消費品與國際標準對標,引導企業加強從原料采購到生產銷售的全流程質量管理,推行產品認證和第三方質量檢驗檢測,嚴格實施缺陷產品召回制度。推動中華老字號傳承升級,支持企業培育新品牌。

      四是強化監管,全面推開“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式,建立企業黑名單、懲罰性巨額賠償等制度,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嚴打假冒偽劣,防止劣幣驅逐良幣。以質量持續提升,不斷增強大眾對國產消費品的品質信任度和品牌認可度。

      農產品電商創新10趨勢

      規;

      隨著電商越來越成熟,農產品電商交易額越來越大。據統計,未來5年我國農產品電商交易額將占農產品交易額的5%,涉外農產品電商交易額將占1%,農產品移動商務交易額將占2%。

      標準化

      農產品“三品一標”產品占整個電商的比例將超過80%,生鮮農產品電商將實現“三品一標”化,占農產品交易額比例超過60%。國家工商總局《網絡購買商品七日無理由退貨指引》(征求意見稿)擬定四類商品將不退,《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網上監測規范》標準已經立項正在撰寫。

      多功能

      隨著電商的日益成熟,農產品交易平臺的功能越來越多樣化,交易功能、展示功能、信息功能、外向型功能、上下延伸供應鏈功能、融資功能等將更多地表現出來。經過5—10年的努力,冷鏈物流效應將得到充分發揮:一是成本降低,二是效率提高,三是品質提高,四是給“新農人”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全渠道

      隨著電商的發展,網上與網下由相互對立到相互融合,網上渠道更加多樣,平臺、自營、平臺+自營相融合等多種模式同步發展。

      體系化

      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形成相互聯系、相互融合的關系,而不是“板塊化”關系,我國農產品大市場形成。

      國際化

      2014年、2015年,我國糧食進口超過1億噸,其中大豆2014年為7000萬噸,2015年為8000多萬噸。 隨著我國經濟的一體化,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的充分利用,我國每年農產品進出口將達1900億—2000億美元。

      智能化

      微博、微信、微店“三微”營銷,促進農產品電商進入一個精準營銷新階段,智能交易、智能支付、智能物流、智能配送、智能倉儲等新的信息技術革命將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區域化

      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實現專業化分工,基地負責產品生產環節,電商致力于發展用戶和服務用戶,物流外包給專業生鮮物流企業,可以同時解決標準化、產品安全性、冷鏈物流等三大難題,其業務也越來越區域化。

      社區化

      生鮮農產品電商更被消費者接受,生鮮電商企業開始盈利,以社區為主力的移動端涉農電子商務占主體,產地直發影響力降低,生鮮電商冷鏈物流等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

      法制化

      2013年正式啟動編制的《電子商務法》已經完稿,預計2017年底出臺。與之相適應,我國電子商務法律、法規、標準體系將不斷完善。中國食品(農產品)電子商務研究院院長 洪濤

      鏈接

      農產品電商總體框架

      糧油電商盈利模式

    分享到:
    中食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