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br id="8gwur"><source id="8gwur"></source></wbr>

    <sub id="8gwur"><listing id="8gwur"></listing></sub>

    中食網 -> 監管 -> 正文
    別讓農村成為山寨食品的天堂
    時間:2017-03-01 10:53:36 來源:中國食品報

      近日,天津市對今年1月中旬靜海區獨流鎮制售假冒調料問題處理情況進行了通報,15個相關責任人被問責,18名嫌疑人被抓。時任兩位副區長被“行政記大過”和誡勉談話,鎮黨委書記和鎮長被撤銷黨內職務和行政撤職。

      獨流鎮造假長達十幾年之久,產值過億,這條“黑色生意經”不僅嚴重危害群眾的飲食安全,同時也擾亂了行業的市場秩序。

      一間破舊的農房、一臺“原始”的機器、三兩個人,這正是大部分農村“黑作坊”的真實情況。由于隱蔽性、分散性、隨意性強,農村往往是制假造假必選之地。

      “康帥傅”“娃恰恰”“營養抉線”無論是知曉于網絡還是親眼所見,這些備受調侃的冒牌貨的確“盛行”于農村市場。梳理一下近幾年的食品安全事件不難發現,藏身于農村的“黑工廠”“黑作坊”以及流通于農村市場的山寨食品仍然是食品安全監管的一大頑疾。農村等落后地區不僅是造假者的“天堂”,同樣也是偽劣食品的集散地。

      我國農村地區群眾法律基礎、科普知識、維權意識較弱,對于微小利益更為關注。“黑作坊”“黑窩點”有利可圖,這一群體往往不會考慮后果,完全受利益驅使。即便被監管部門查獲,仍可借助分散性較強的特點“另起爐灶”。而山寨食品等問題食品也因為農民食品安全意識較弱,大量流入鄉鎮集市、農村小賣部等地方。

      從監管方面而言,改革之后,從縣級市場監管局到鄉鎮一級監管所都是以原先的工商部門為班底,對食品監管不夠專業。

      筆者認為,監管部門應定期去鄉鎮農貿市場并進入農村進行多種形式的食品科普宣傳,包括制假售假帶來的危害及法律后果;針對農村小作坊嚴格實施準入制度,嚴禁黑作坊出現;加強對鄉鎮集市和農村商店的抽檢次數,不合格食品嚴格按照規定進行處理;增加鄉鎮一級監管部門的經費、人員、硬件等配置,同時做好對下級監督,督促鄉鎮執法人員事盡其責。

      農民食品安全意識薄弱和監管缺失是不爭的事實,只有從思想教育和法制監管上下工夫,才能真正保障這一群體的飲食安全。

    分享到:
    中食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