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br id="8gwur"><source id="8gwur"></source></wbr>

    <sub id="8gwur"><listing id="8gwur"></listing></sub>

    中食網 -> 訪談 -> 正文
    加強“信息交流” 重塑消費信心
    時間:2017-08-02 14:27:52 來源:中國食品報

      食品安全新動向系列講座 陳君石院士首場開講

      本報訊(記者謝玲)7月26日,沃爾瑪食品安全協作中心在北京舉辦了“食品安全新動向”系列講座的首場活動,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總顧問陳君石院士為該系列講座首場開講。食品安全領域的政府部門、行業專家和企業代表近40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陳君石院士深入淺出地和與會者分享了他對從“食品安全風險交流”轉變到“食品信息交流”的思考和分析。陳君石指出,目前全世界均使用“食品安全風險交流”這一概念,但是“風險”二字會使消費者聯想到食品有風險和不安全的負面印象,隨之產生恐懼心理,導致對食品供應的信心缺失,對政府和學術界不信任。因此,陳院士和國際專家共同提出將比較狹義的“食品安全風險交流”轉變為內容更廣泛的“食品信息交流”,引導消費者全面了解包括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在內的更加全面的信息,目的是更有利于建立信任和重塑消費者對食品供應的信心。

      “食品信息交流”在全球是一個新的理念,沒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參照。對于如何開展有效的食品信息交流,陳君石提出了六個觀點。第一,政府和企業應當堅持以科學為基礎開展信息交流,應在平時積極主動地與公眾開展對話交流,以開放透明的姿態來贏得信任。第二,要加強政府部門和企業之間的溝通、協調,避免信息不對稱,同時發揮以專家為基礎的第三方機構的潤滑油作用,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在同一個平臺上進行對話和交流。第三,中國地域廣,人口群體差異性大,需要采取更有針對性的信息交流策略。比如對來超市買東西的大媽們,應該怎么對她們進行宣傳,對小孩又該怎么宣傳,都是不一樣的。第四,當下食品安全謠言滿天飛,新媒體的傳播特點給食品信息交流帶來了很大的挑戰。要準確把握公眾的觀點,了解公眾的訴求和行為特征,把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相結合,創新傳播方式,提升傳播渠道和內容的準確性、有效性和針對性,提高食品信息對公眾的吸引力。第五,要加強對兒童青少年的教育,抓住兒童在形成固有的認知和觀念之前進行教育,為未來的信息交流工作打下基礎。第六,需要加大投入和保障,因為信息交流是一門學問,也需要有各方面人才的參與,要有機構、人員和經費,才能加快信息交流建設的步伐。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食品消費習慣也在不斷改變,食品信息交流作為一個新的概念應運而生。沃爾瑪食品安全協作中心表示,該中心將作為連接樞紐,建立多方參與的食品交流平臺,匯聚本地和全球研究力量及專業能力,為中國市場發展和應對其特有的食品安全問題做出持續的努力。

    分享到:
    中食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