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br id="8gwur"><source id="8gwur"></source></wbr>

    <sub id="8gwur"><listing id="8gwur"></listing></sub>

    中食網 -> 科普 -> 正文
    食用調和油請打開“秘方”說亮話
    時間:2018-04-19 10:43:14

      “調和”成了摻和,“配方”成了秘方!誰能想到,開門七件事之一的食用油江湖上,演著各色坑蒙拐騙的套路。

      日前,在被曝光的食用調和油造假事件中,不少廠家偷工減料虛假標示玩貓膩,大量橄欖調和油在配料中只標注了配料名稱,卻沒有標明具體添加量或含量。還有一些標稱山茶、核桃調和油等其他所謂的高端調和油,多存在類似問題。

      其實,食用調和油是無須原罪的。20多年來,它在“平衡膳食、全面營養”方面的貢獻,也算是基礎性的。全球共有近千種調和油產品,加拿大有宣稱脂肪酸平衡的、法國有為孕婦及青少年等人群專門設計的、印度則開發了降低膽固醇的……不過,隨便往普通菜籽油里滴兩滴花生油、芝麻油、橄欖油就號稱“神奇的食用調和油”,這就與掛羊頭賣狗肉沒什么差別了。

      要命的問題出在兩個方面:第一,死無對證。行業內有個說法,叫做“油摻油,神仙愁”。據說按照目前的檢測技術手段,只有調和油中成分在5%以上的油種才能比較準確地測定出來?蓡栴}是,一些食用調和油很“機智”,根本不標注百分比,或者多種配比均在5%以下,結果自然檢測不出來!爸灰圆凰廊恕⒅灰皇堑販嫌汀,成了心照不宣的行業底線。

      第二,暫無國標。目前我國針對食用調和油并無國家標準,多數企業要么是執行自己的土規矩,要么是執行推薦性商務行業標準(SB/T)。而在售的調和油大多沒有在品名上注明是何種調和油,多籠統稱為“食用調和油”。只有少數標稱為“茶籽橄欖清香食用調和油”“玉米食用調和油”等。

      前些年有媒體梳理發現,僅2012年至2016年就出現8起因調和油原料成分標志引發的案件,涉及多力、長壽花、龍大等知名品牌,企業無一例外全部敗訴,共計被罰沒、賠償消費者金額56.1萬元。

      亂象之下,唱的還是急功近利的戲。配方不公開、配比不透明,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難以保障,消費者選購調和油備受困擾。虛假標識、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等行為若長期泛濫,必然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這不僅是“油脂界的悲哀”,更是職能監管的失責。

      食品安全不能總是等著“媒體曝光”來升級監督治理之力。食用調和油當依據最新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等大數據分析為基礎,將其當做健康中國戰略中的百年基業來抓。眼下看來,指望企業道德自覺遠不如敦促國標落地靠譜。完善規則、強化監管,透明的食用調和油才能真正澄澈有序、健康營養。

    分享到:
    中食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