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口腔科席慶與邵小鈞醫生在其合著論文中指出,檳榔有物理與化學兩種致癌因素。
近日,為更深入了解湖南省嚼檳榔和口腔癌的關系,中華口腔醫學會聯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前往湖南省開展調研。中華口腔醫學會會長俞光巖表示,湖南省一直以來都是口腔癌的高發省份,湘雅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年收治口腔癌患者的比例全國領先。在湘雅醫院目前收治的45個口腔癌患者中,44人有長期、大量咀嚼檳榔病史。
嚼食檳榔致癌問題已不容再忽視。據報道,早在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中心(IARC)將檳榔認定為一級致癌物。所謂一級致癌物指的是,對人體有明確致癌性的物質或混合物。
而在學術界,嚼食檳榔會致癌的確有了較普遍的共識。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口腔科席慶與邵小鈞醫生在其合著論文中指出,檳榔有物理與化學兩種致癌因素。其中化學因素為,檳榔含有豐富的生物堿、鞣質、脂肪等物質,生物堿通過亞硝基化作用變成硝化衍生物,多酚類成分自動氧化釋放出活性氧等均對細胞產生毒性作用。物理因素,一是檳榔咀嚼塊本身的成分和致病因素對口腔黏膜的作用;二是檳榔果殼本身的粗纖維以及堅硬的果核對口腔黏膜造成的機械刺激。這兩種因素的長期作用共同導致了口腔黏膜由慢性炎癥到癌前病變,最終導致口腔癌的發生。
數據亦證明檳榔的確是導致口腔癌的重要原因。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口腔科主任翦新春曾在湘潭對3015名嚼檳榔者及627名不嚼檳榔者進行調查,發現嚼檳榔者有29例患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而此正是有癌變傾向的口腔黏膜疾病;在不嚼檳榔的627人中則未發現此病患者。國外研究亦得出了相似結論。
但在現實生活中,檳榔還是受到了較為普遍的歡迎。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有關研究表明,檳榔是繼尼古丁、乙醇和咖啡因之后世界第四大嗜好品。很容易在食用過程中上癮,一旦上癮不但食用數量會不斷增加,且戒除十分困難。因此,檳榔消費的區域仍在擴大也就不難理解。檳榔已經不止局限于湖南,鄰近的廣東、海南,甚至北方一些城市也已常見。但大部分食用者尚未充分意識到食用檳榔的致癌風險。
因此,筆者認為,嚼食檳榔的致癌風險不應繼續漠視。有關方面需要進行權威的研究和調查。國家層面應該盡早出臺檳榔產品的國家配方標準,明確可添加物質與不可添加物質,對生產、銷售進行規范。
如果有充分的證據,則應該督促生產企業在檳榔外包裝上標注“過量食用檳榔,有害口腔健康”類似標語。同時還要清理相關廣告宣傳,防止嚼食檳榔的人群向青少年蔓延。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