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搭載10萬只小龍蝦的中歐班列抵達莫斯科,當球迷們為這道助興美食“吮指”的一瞬間,小龍蝦背后的中國餐飲軍團已經悄悄完成一次“練兵”。
同一時段,在剛營業幾個月的北京合生匯購物中心,多家餐廳外已有慕名而來的食客等待。這家8層的商場里,有4層主要被餐飲占據,從川魯粵到融合菜,從老字號到網紅餐廳,家家食客盈門。
不僅是商場,便利店可以烹制簡餐,超市生鮮也做起了“大廚”生意。隨著互聯網發展和消費升級,“吃”已從一日三餐演變為經濟現象:新的商業模式興起,新行當炙手可熱,新職業讓人趨之若鶩,與“吃”有關的創業創新層出不窮。
中餐出海,餐廳轉型。改革開放40周年,在不同的時空節點,餐飲業正有條不紊地更新自己的故事,互聯網加速“舌尖經濟”興起,也不斷拓展“吃”的外延,將對產業的重塑和深加工迅速傳播。
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指出,要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視保護和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
淘洗歷史,糅合時光,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在天地間升起煙火,用至精至誠的心意烹制食物,一餐一食之間,中餐展示個性,確認歸屬,構建文明,一邊秉承和磨礪著自己的光芒,一邊理解和把握著世界的奧妙。
去年,已經有一批餐企出海,成為北京餐飲業發展的最大亮點。大董、眉州、西部馬華、東來順、全聚德、花家怡園、黃記煌等一批企業,積極實施中餐走向國際戰略,在國外彰顯了中國博大精深的優秀中華餐飲文化,把中餐國際化推向了新階段。
無數次的碰撞與融合,創造出中國飲食文化的生生不息。今天,在前所未有的時代變遷中,在生命的旅途上,他鄉成為了故鄉,回望或者眺望,都見證了餐飲業每一次再出發,中華餐飲的故事,將隨著中餐“走出去”被傳到更遠的地方。
“舌尖經濟”在海內外興起,是消費升級之下餐飲業求解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新探索,也充滿了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日子越過越紅火,不僅要吃好,更要吃得有文化,吃得有品位。抓住消費者的“胃口”,瞄準市場的需求,改變供給質量和方式,根植于傳統的“舌尖經濟”自然會成為創新“主戰場”,撬動經濟轉型的新方向。
我們的“胃口”有多大?縱然人們來自山川湖海,卻總囿于晝夜、廚房與愛?谖跺漠惖氖晨蜁r常因為盛宴不期而遇。自然對人類的無私給予,源自人類對美食的共同熱愛,所以,成就餐飲業的終極秘密就是——沒有秘密。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