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br id="8gwur"><source id="8gwur"></source></wbr>

    <sub id="8gwur"><listing id="8gwur"></listing></sub>

    中食網 -> 新聞 -> 正文
    “手搟面”成掛面商標,這套路未免太深
    時間:2018-10-31 14:08:42 來源:新京報

      手搟面因其獨有的口感筋韌、面香濃郁等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愛。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你吃的所謂“手搟面”、“手打面”,并不是真正出自純手工,而只是個商標而已。為此,有消費者將企業告上了法庭,獲賠償共計15.8萬元。

      消費者之所以對手工食品情有獨鐘,一方面是手工制作的食品容易引發人們的情懷、鄉愁,帶有“媽媽的味道”。另一方面,相比于工業流水線產品,手工食品在味道、口感上可能更加正宗,吃起來更加符合消費者的口味。

      而“手搟面”、“手打面”,顧名思義,自然應該是由手工制作的。然而,商家為了迎合消費者需求,找準賣點,但是從利潤等考慮,又無法真正實現手工制作,只好“掛羊頭賣狗肉”,用注冊商標的辦法來糊弄消費者。

      換句話說,“手搟面”這三個字,只是面條的一個商標,而真正的產品就是用機器生產的,和手工生產沒有任何關系。果然,世上最難走的路,是商家的套路。

      如此行為,不只是侮辱消費者的智商,更涉嫌違法。《商標法》第十條第七項明確規定,帶有欺騙性,容易使公眾對商品的質量等特點或者產地產生誤認的,不得作為商標使用。

      商家將某一食品的公眾化屬性注冊為商標,并將商標作為產品外包裝的核心名稱進行使用,一定程度上,會使消費者對產品的真實屬性產生錯誤認識。而商家的這種精明背后,是對消費者知情權的一種隱瞞和剝奪。

      對此,消費者在選購產品的時候自然需要睜大眼睛,避免上當受騙。但更加重要的,是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對廠商的法律監管,遏制和取締這種濫用商標的行為,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分享到:
    中食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