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科技特派員蘇海蘭(右)與承天公司技術人員在育苗基地查看七葉一枝花種子出苗情況
受訪者供圖
“這些年,我就專心做一件事:扎根閩北山區光澤縣,帶領當地農民種植稀缺藥材七葉一枝花!10月21日,在全國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周年總結會議上,福建省科技特派員、省農科院農藝師蘇海蘭代表全國數十萬科特派發言時說。
簡單幾句話的背后,是5年來的艱辛付出。2014年以來,蘇海蘭和該院中藥材科技團隊,以七葉一枝花為“媒”,來到閩北老區光澤縣,與承天公司結緣,開出了一劑因地制宜的“良方”,讓這朵“瀕危之花”從幾近滅絕到初步形成新產業,帶動一方致富。
全身心投入“三農”事業
七葉一枝花是云南白藥等80多種中成藥的主要原料,具有止血、鎮痛、抗炎作用。目前主要靠采集野生資源,只采不種,資源已近枯竭,在福建栽培技術和產業發展更是空白。
2014年,光澤縣承天藥業集團希望福建省農科院幫助發展七葉一枝花產業,帶動農民致富。“我作為共產黨員、科技特派員,面對社會所需、企業所求、農民所盼,理應主動承擔這項任務!毖矍暗乃凉M臉輕松,但事實上做出這個決定并不容易。
不顧光澤縣偏遠,家中孩子年幼。蘇海蘭背上行囊,“拋下”家中兩個年幼的女兒,領著一班技術人員,匆匆奔赴閩北山區。
初到光澤,蘇海蘭發現這里的問題比想象中更困難:在這里,很多農民因為沒有種植技術,又購買不適宜品種,每畝損失了好幾萬元。如何有效的保護七葉一枝花資源?如何精準有效的帶動周邊農戶?這些問題一直縈繞在她的腦海里。
困難沒有將她逼退。從2014年開始,蘇海蘭帶領項目組成員,幾乎走遍了全省各地深山老林了解七葉一枝花生長習性,多次到云南白藥等基地取經,將實驗室建在田間,加強七葉一枝花種子種苗繁育技術研究、創新,實施了超過300個田間試驗。
“七葉一枝花從種子到藥材采收要10年,漏一項試驗,可能10年研究就白做了,所以我們不能有絲毫懈怠!”蘇海蘭感嘆道。
種下致富新產業
包好頭部、穿上雨鞋、拿著木棍;白天鉆山林、進大棚,晚上整理總結、做實驗……
日積月累一線實地觀測,為開展七葉一枝花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在蘇海蘭的推動下,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攜手當地龍頭企業承天集團,由其資助100萬建設七葉一枝花良種繁育“母本園”。
功夫不負有心人。見到記者時,蘇海蘭激動地說,目前,七葉一枝花育苗從原來需要2年且只有5%出苗率,現在6個月,就可實現超60%出苗率。
“解決七葉一枝花‘水土不服’這個源頭難題,產業才可能實現持續發展!彼f,今年9月27日,《七葉一枝花種苗繁育及栽培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通過成果評審,承天公司的七葉一枝花基地從15畝已擴建至6000多畝,經濟效益預計將超過1.5億元。
“在我看來,科技特派員并不是簡單地提供技術援助,更應該是秉承人才和創新可持續發展理念,培養一批七葉一枝花種植生產一線的‘土專家’。”蘇海蘭說,單寄坪、肖鳳友、楊水明等當地技術能人,從不認識七葉一枝花到現在已經熟練掌握其種植管理、培訓農戶等多項技能,實現了持續造血,讓七葉一枝花產業在光澤縣真正“站穩腳跟”。
讓農民過上好日子
“蘇老師,最近七葉一枝花又發現了問題,給您發一段視頻,幫忙看看這是咋了?”“蘇老師,葉子出現病斑,您知道是哪里出問題了嗎?”……
點開蘇海蘭的微信,大多消息都是來自于她的“學生”。“我每年組織培訓15次以上,每天接到農戶電話或微信至少5個,全省七葉一枝花基地90%都和我有聯系!碧K海蘭滿臉自豪。
“長期下鄉雖然又苦又累,但只要能幫到企業、農民,我心里都是甜的!碧K海蘭笑著說,科技特派員有責任、有義務發揮其駐扎“前線”的優勢,手把手指導農民、培訓農民,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做。
目前,在蘇海蘭的指導下,七葉一枝花種植戶每畝從種植900株增加到5000株左右,已帶動農戶共種植近1萬畝!捌呷~一枝花這稀缺名貴藥材,將成為真正的致富之花!碧K海蘭說。
“我特別榮幸能成為一名科技特派員,有機會實打實為光澤群眾服務。一路走來,群眾對我的工作高度認可和支持。我感到既是一份信任,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蘇海蘭說,未來,將不忘初心、加倍努力,讓科技之花在八閩大地更美綻放!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