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喝茶的家人們有福了。
康師傅新推出無糖茶飲——“茶的傳人”。

隨著“茶”以千變萬化的形態不斷創新,逐漸滲透到我們日常消費習慣之中,人們對茶本原味的需求也開始被再次喚醒。
“茶的傳人”此次上新,無論是質樸風格的宣傳海報,還是產品名,都在傳達產品信息和主打定位:茶的傳人傳好茶?雌饋碓趥鞒幸环菰镜牟栉兜劳猓在以獨特的視角詮釋茶文化。
1、喝茶,到底在喝什么?
在古代,茶被視為一種藥用植物,主要用來治病和強身健體。
到了唐朝,對茶的運用到達頂峰,茶葉的烹制和飲用方法得到了改進,茶文化也自此形成。
那些電視劇中所展現的煮茶、點茶等新興茶道,則在宋代興起。等到了明、清,茶文化已然繁榮,不僅代表中國傳播到國外,影響著世界茶文化發展,茶藝也成為了社交和文化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直至今日,“茶”依舊是生活中最為常見的飲品之一,只是以千變萬幻的形式存在于我們的飲食消費流行中。從甜味茶飲料、奶茶、果茶,到近些年的圍爐煮茶、無糖茶飲,這種循環性的演變,正應了那句話:時尚是個圈。
屬于中國人的飲茶基因終會覺醒,且最終回歸到茶的品質和本味中去。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是”開門七件事“的日常化姿態,經歷多種口味加工和形式變化之后,人們重新愛上茶原本的味道,并以更方便快捷的方式握在手里,擺在辦公桌上。

此時的人們喝茶,喝的不僅僅是飲料,更在于體驗一種文化,品嘗的是一種來自自然和時間的味道。
2、本味,是制茶的初心
人們是如何重新愛上茶的味道的?或許“無糖”是個信號。眾多品牌和產品敏銳捕捉到人們對健康的警惕和對自我管理的需求,無糖茶從“最難喝的飲料”突然翻紅,成為打工人的“續命”標配。
據《2023中國無糖茶飲行業白皮書》報告顯示,無糖茶飲料在2022年保持7.9%的增速,預計到2025年,中國無糖茶飲市場規模將穩超100億元。
當然,簡單進行無糖化,并不足以滿足消費者需求,更不代表品質的保證。既然健康才是核心,與其一味地跟隨市場推出無糖版茶飲,不如真正從本味出發,探究消費者對于健康茶飲及醇正茶味的追求。
茶的傳人意識到了這一點,從傳承出發,盡最大力度為消費者還原中國茶原生態的本味和茶香。
“傳承”的首要,是正視“茶”最原始的工藝。茶的傳人此次選擇【閩南人的鐵觀音】和【云南人的普洱茶】,其背后代表的正是中國茶博大精深的制作工藝。
300年沉淀的16道工序,白天采青,晚上搖青,連夜十幾個小時的搖青最終呈現出鐵觀音的額獨特香韻。而青柑普洱的誕生需要遵循自然法則,借助氣候、土壤和海拔高度,將茶葉與柑橘果皮一起貯藏、發酵,利用自然的力量來豐富茶葉的口感和香氣。

兩種茶葉,不同口感,卻同樣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康師傅正是秉持著這份“傳承”初心,希望讓更多的人了解并關注茶的制作工藝和文化,讓消費者品嘗到屬于中國茶原本的好味道。
除了味道,“茶的傳人”還處處在講述“人”的故事,無論是“閩南人”的鐵觀音,還是“云南人”的普洱茶,都以不追求驚艷華麗,以“人”為本,認認真真呈現一款質樸好茶。
外觀上,瓶身獨創專利錘紋瓶型,搭配甲馬版畫設計風格,傳遞出質樸、親切的“民俗”感;

在原料上,精選茶葉原產地。廣東新會的青柑與云南普洱相結合,清香濃郁;鐵觀音則選用來自茶鄉安溪的千年好茶,口感醇厚、回甘十足,撫慰煩躁的心。
而從現有的電商平臺反饋來看,茶的傳人的質樸心,有被第一波嘗鮮者真切感受到。“回甘很好”“口感不輸現泡茶”“鐵觀音的味道喚起了福建人的喝茶DNA”之類的肯定,也為這款新品奠定了口碑基礎。
識勢者生,順勢者為,乘勢者贏,無糖茶飲賽道競逐的早已不再單單是無糖成分,而對于消費者而言,好味道好品質的茶飲注定會獲得青睞;蛟S能夠傳承中國好茶味道的,就有“茶的傳人”的姓名。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