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冠果,一個充滿書卷氣的名字背后,承載著華夏民族上千年的文化記憶與生存智慧。從皇家園林到民間藥鋪,從文人墨客的詩詞到普通百姓的餐桌,文冠果曾以其獨特的方式滋養著中華文明。

時光流轉,這顆"東方神果"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成為歷史角落里的一粒塵埃。當我們重新審視這種被遺忘的果實,不僅是在尋找一種營養豐富的食材,更是在打撈一段沉沒的文化記憶,重新連接人與自然那份古老的契約。
文冠果與中國文化的交融可追溯至千年以前。北宋詩人黃庭堅曾寫下"文冠果熟香飄遠"的詩句,描繪出當時文冠果已為文人雅士所熟知。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詳細記載了文冠果的藥用價值。

更為傳奇的是,民間相傳文冠果與古代科舉文化有著不解之緣。因其果實成熟時裂開三瓣,形似古代文官的冠帽,故得"文冠"之名。在科舉時代,學子們常在考前食用文冠果油制作的食物,取其"文冠"諧音"文官"的吉兆,希望能金榜題名,加官進爵。文冠果就這樣悄然融入了中華文化的血脈,成為科舉文化的一個獨特符號。
當現代營養學將目光投向文冠果時,這顆古老果實再次證明了先民的智慧。研究表明,文冠果種仁含油率高達66%,遠高于大豆、花生等常見油料作物。更令人驚嘆的是,其油脂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超過90%,其中亞油酸比例約為47%,油酸約為30%,這兩種被譽為"血管清道夫"的脂肪酸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具有顯著效果。

文冠果油中還含有2%-3%的神經酸,這種珍貴物質是大腦神經纖維和神經細胞的核心成分,對提高記憶力、預防老年癡呆有獨特作用。在蛋白質方面,文冠果種仁蛋白含量約26%,包含人體所需的18種氨基酸。此外它還富含維生素E、鈣、鐵、鋅等多種微量元素。作為一種天然的功能性食品,文冠果的營養價值不僅未被時光湮沒,反而隨著科學的發展愈發閃耀。
文冠果生長緩慢、產量較低的特點,使其難以適應追求高效率的現代農業體系。更令人憂慮的是,由于長期缺乏系統研究和開發,野生文冠果資源正面臨嚴重退化。據統計,我國現存成齡文冠果樹不足百萬株,且分布零散,許多百年古樹處于無人管護狀態。

在追求可持續發展的今天,重新發現和利用像文冠果這樣的傳統資源,不僅關乎經濟效益,更是一種文化自覺。濟源孫思邈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專注藥食同源、保健品及生物制藥領域。2024年3月濟源孫思邈生物藥業有限公司旗下的河南壽之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廣東藥科大學簽訂科技成果轉化及應用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并成立濟源市廣東藥科大學健康產業研究院;同年,和北京林業大學達成了濟源市北京林業大學森食研究院并簽署了濟源森林食藥用資源產業研究院共建協議,主要研究文冠果千花一果和神經酸高值化難題。
文冠果從歷史深處走來,帶著文化的記憶與自然的饋贈。未來,公司將繼續深挖文冠果價值,從種植到研發再到產品普及,全方位提升產業生產力,為大健康產業貢獻力量,踐行企業社會責任。以文冠果為鑒,在現代化進程中保持對傳統的溫情與敬意,構建一種既扎根歷史又面向未來的發展理念,從文冠果的歷史文化故事,或許正是濟源孫思邈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尋找文化認同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一個起點。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