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br id="8gwur"><source id="8gwur"></source></wbr>

    <sub id="8gwur"><listing id="8gwur"></listing></sub>

    中食網 > 酒類 > 正文
    仁懷醬酒生死劫:7成酒廠停產 政府施救不如自救
    時間:2016-02-13 14:59:15

      經歷三年的洗牌,茅臺鎮中小酒企停產風潮仍在加重,酒都仁懷或已成為白酒行業本輪調整的“重災區”。

      從茅臺酒廠附近的觀景山上可以拍到茅臺的全景,順觀景山環繞茅臺酒廠一周是連片的中小型酒廠,這其中過半數以上的酒廠已經停產倒閉。

      有知情人士稱仁懷市1700多家注冊酒類生產銷售的企業現在仍堅持烤酒的只有300余家,且其中大部分均已減產。酒業家記者在一位熟悉貴州白酒產業的行業專家處得到的可靠消息是現在仁懷市近七成白酒生產企業已經停產。

      “停產潮”肆虐

      歲末寒冬,低溫沒有阻礙酒廠里野草的肆虐。記者順觀景山而下,路邊的古傳酒廠墻壁已經坍塌過半,大門早已卸去,綠色的藤蔓遍布坑坑洼洼的庭院,“這并不是最差的情況”,據路人介紹,這家酒企已經停產一年多了,“哪有錢烤酒,山下一些開酒廠的人都已經關門外出打工了”。

      離古傳酒廠不到百米的茅臺鎮國禮酒業大門緊鎖,門楣上布滿蛛網灰跡。繼續前行,幾步一酒廠,但其中不是像國禮酒業大門緊閉,就如古傳酒廠一樣野草叢生,原來的酒廠辦公室也改造成了民居,在荒草中依然能尋覓出巨大的不銹鋼儲酒罐和銹跡斑斑的廠標。

      “前些年,行情好的時候通過大量銀行借款修建廠房,把錢變成了酒,現在卻不能把酒再變成錢了”,從事釀造工作三十多年的當地釀酒工人向酒業家記者介紹一個窖池一年能產10噸酒,但單口窖池一年至少要投入20萬的生產成本,“現在銀行不給貸款,基酒質押也做不了,就不如直接停產,如果有人要用窖坑就把它租出去,大多數沒人租的,時間長了也就廢了”。

      記者沿赤水河上行,酒企、作坊林立,幾乎家家都有儲酒罐、家家都有酒,但仍冒煙的酒廠屈指可數。

      “現在很痛苦,庫存的壇子罐子全是滿的,生產壓力非常大”,二合鎮的甲秀樓酒董事長曾輝近日一直為其基酒銷售而奔走,他說現在的銷售基本還能穩住,但價格只能低20-30%來銷售,基本就是無利可圖。

      據甲秀樓酒工作人員介紹,甲秀樓過去有近200人從事生產工作,現在僅剩十幾個人,也暫時封存了一些窖池。

      “規;逼髽I的掙扎

      仁懷市酒業協會給出的最新數據,截至目前,仁懷市共有注冊生產銷售白酒企業1760余家,其中擁有如生產許可證、銷售許可證等證件齊全的規范化企業313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98家,遵義市證件齊全的酒企336家,如茅臺、釣魚臺、董酒、習酒、鴨溪窖等在省內省外有較高知名度的酒企共23家。

      貴州省白酒企業商會監事長呂玉華向酒業家記者透露,在仁懷市的300多家規范化白酒生產企業中,已有20%的酒企不再烤酒。

      盡管規;髽I停產覆蓋面相對較小,烤酒的酒廠仍承受著巨大的虧損壓力。元和酒廠是觀景山上為數不多的仍在堅持烤酒的企業,元和醬酒相關負責人李昌(化名)向酒業家記者表示,原來以做基酒為生,現在軍務、政務團購通路阻斷以后來做市場,銷售下滑非常嚴重。

      “反正送也是送,在網上賣多少能回些款,網上銷售跟送人沒兩樣,主要還是做消費者體驗,零售價12元的小福將酒在網上做10元4瓶的促銷,反正送也是送,在網上賣多少能回些款。”李昌介紹2015年公司銷售近5000萬,而2000余萬的銷售額來自網上。

      李昌帶酒業家記者參觀了元和酒廠的貯存基地,“酒賣不出去就在這存著,我們不想葬送祖輩傳下來的手藝”,在半山腰,貯存量500噸的酒罐超過40個,單個貯存區的原酒儲量已超過2萬噸。

      而去年銷售額近2億元的黔酒股份也選擇暫時減少生產,大力推進營銷回款以渡過難關。酒業家記者查詢資料得知黔酒股份在過去一度年產醬香白酒8000余噸,貴州典型風格濃香白酒4000余噸,而據黔酒股份董事長張方利向酒業家記者介紹,公司2015年產量白酒產量僅2000余噸,不足原來的1/6。

      “讓我給你們講釀造我能談得頭頭是道,但講銷售我們都在摸索”,從事白酒釀造工作的張方利的苦惱反映了仁懷市多數酒廠管理者的痛處:他們大多數都是多年從事白酒工作的釀酒師,過去行情好,在政商團購、外地酒廠的基酒需求的刺激下,不愁銷路,潛心釀造不善于營銷,而行情轉變,不得不面向消費者,品牌知名度低,產品價位高不符合大眾消費等問題使得他們深感營銷乏力。

    分享到: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