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br id="8gwur"><source id="8gwur"></source></wbr>

    <sub id="8gwur"><listing id="8gwur"></listing></sub>

    中食網 > 法規 > 正文
    2016:法規新政為進口食品企業帶來哪些利好與挑戰
    時間:2016-02-14 07:51:41

      跨境電商迅速崛起傳統渠道受到沖擊

      2014年下半年起,海外直郵、海外倉集貨、國內保稅區集貨等各種模式的跨境電商開始迅速發展。時至今日,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在國內主要城市都可以看到自貿商城、保稅跨境電商體驗店的身影。通常來說,國外食品進口到中國通常需要經過企業備案登記——獲取產品出口相關的檢測證明、合格證書等材料——海外發貨——到岸報檢——通關——獲取衛生證書進入銷售渠道等多個環節。其間需要繳納關稅、增值稅、消費稅等稅目,并且解決資質和證書等眾多難題。而跨境自貿渠道的程序簡單化,跨境電商實施行郵稅單類稅種,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幾乎不需要任何商檢,通過海關檢測即可。

      由于國家政策的不同,跨境購、自貿商城等渠道銷售的進口食品種類更加豐富化,時間成本和產品成本大大降低。不可否認的是,跨境電商的發展將為消費者帶來更大的實惠,對于改變消費者消費意識、培養消費者習慣,進而促進整個進口食品市場的發展也有著積極作用。

      而對于進口食品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也有業內人士表現出了擔憂。他們認為,自貿區的發展是國家重大改革項目之一,為整體進口食品發展帶來積極意義,但其中也有隱憂。自貿區產品僅需要繳納行郵稅等少量稅額的做法,將會導致國家稅收縮水;原有的銷售渠道價值鏈會因此而破裂,進口商、經銷商、零售商的整體利益會受到損害。此外,一些無法獲得商檢質量監管的進口食品、進口保健品通過跨境電商流入市場。因此,這種模式是否會真正促進進口食品市場的發展還有待觀察。

      自貿零關稅挑戰或更大

      2015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韓民國政府自由貿易協定》(以下簡稱中韓自貿協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自由貿易協定》(以下簡稱中澳自貿協定)正式生效。據悉,中國在中韓自貿協定最長20年過渡期后,將對90.7%稅目數的韓國原產貨物實行零關稅,覆蓋自韓國進口額的85%;中澳自貿協定生效后,中國96.8%的稅目將實現零關稅。

      中澳貿易協定和中韓貿易協定均有一個降稅過渡期,對于進口食品行業來說,實際影響并不是特別大。消費者普遍關心的韓國泡菜和澳大利亞乳制品的降價還需要一個過程。澳大利亞包括嬰幼兒配方奶粉在內的乳制品將在4年內免關稅進入中國,而韓國泡菜目前25%的關稅更是在20年內才會完全取消。專家表示,除了韓國企業更加配合中國公司洽談工作事宜外,并未感覺到其他明顯的現實影響。但這同樣也是很大的市場機遇。以韓國泡菜為例,中國人之前很難吃到正宗的韓國泡菜,韓國泡菜在中國市場幾乎處于空白地帶。進口商若能抓住這一機遇,未來或將迎來爆發性增長。

      2015年,借助相關法規條例的施行,中國進口行業得到了更加規范化的管理。盡管目前還有很多具體條款難以實現落地,但總體來說是法規環境的完善利大于弊。進口企業在關注以上政策變化的同時,還要注意《網購報稅模式跨境電子商務進口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細則》(征求意見稿)、《嬰幼兒配方乳粉配方注冊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廣告法》等具體條款內容,最大限度規避風險,把握機遇。

      發展態勢

      進口食品≠好食品市場營銷須靠實力

      食品安全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近年來,在國內問題食品屢屢曝光的環境下,國產品牌被貼上了“不安全”的標簽。相反,中國消費者為了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紛紛寄希望于進口食品。甚至有很多中國消費者認為“進口食品=好食品”。這也是進口食品在中國這個龐大市場得以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進口食品真的就都是好食品嗎?進口食品真的能在“安全大戰”中大獲全勝嗎?隨著進口食品數量的快速增長,各類安全問題的不斷曝光,進口食品頭上的光環已消失。2016年,進口食品經銷商不得不面對這樣的事實:市場曾經給予進口食品的寵溺和青睞,已是過眼云煙。

      進口食品經銷商想要抓住消費者、獲得市場,就必須要有足夠的競爭力。無論是產品品質還是市場營銷,都必須靠實力說話。相比非進口類產品,進口食品不再有任何其他優勢。

    分享到: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