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眾到大眾貼近尋常百姓
有人認為,進口食品是小眾化消費產品,消費人群局限于白領、時尚人群,市場容量小。那是過去,現在則不然。隨著國民消費能力的提升及進口食品上下游渠道的拓展,進口食品正逐漸成為一種主流消費食品,早已進入便利店、商超,進入尋常百姓家。
據美國食品工業協會預測,到2018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進口食品消費國,屆時中國大陸進口食品市場規模將高達4800億元人民幣。進口食品行業正處在加速起步階段,而且距離行業巔峰究竟有多遠,人們無法準確預判。未來10年,中國80后、90后的下一代將成為消費市場的主流力量。他們受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影響很大,進口食品必將迎來空前的發展。
毋庸置疑,從80后這一代人主導消費市場開始,進口食品將不再是一種小眾化食品,未來進口食品將不斷大眾化。即從所謂的中高端消費群到普通消費者,從一線城市到二三線城市,甚至覆蓋鄉鎮、農村。
微利時代細分求變
眾所周知,過去進口食品普遍定位在中高端,價格親民的產品并不多。但是從去年開始,各大便利店、專賣店、商超紛紛上架物美價廉的進口食品,甚至還出現一些進口食品折扣店。一方面,進口食品高人一等的時代已經過去,消費者開始理性消費,不再盲目為進口貨買單;另一方面,隨著進口食品渠道商的增加,市場價格日漸透明化,過去高利潤的產品,自然會被一些貨真價實的產品所替代。業內人士認為,市場價格的透明化,必將倒逼經銷商縮小單品利潤空間。進口食品市場開始進入微利時代。價格透明之后,如果商品價格太高,肯定會有更多的企業加入進來,這必然會帶來更大競爭,進而導致商品價格下降。
進口食品經銷商要在價格透明的微利時代獲利,一方面要通過整合上游進口商資、縮短供應鏈等方式來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要快速把握用戶心理,滿足用戶需求,提升用戶體驗,提升產品附加價值。
此外,還有一個提升競爭力的方法,那就是細分市場。與其在熱門產品領域廝殺搏斗,不如另辟蹊徑,做一些具備潛力的小眾產品,或者在大眾產品基礎上,尋找一些出奇制勝的創新點。
借力跨境電商拓展銷售渠道
從2014年開始,電商特別是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讓傳統的進口食品商感受到了來勢兇猛的競爭,并紛紛尋找應對之策。對于傳統商家來說,他們認為自己的市場被瓜分了,競爭加大了。據灝騰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正齊介紹,“進口食品在實體店的價格一般為進口商完稅到岸價的3.5倍,而網店海外直采拿到的基本上跟進口商一致的價格。”如此看來,確實是禍。但是,所謂跨境電商,只是新的營銷模式,是一種工具、一種渠道,對于所有人都公平的。既然是渠道,是工具,那它又何懼之有?不要害怕、不要拒絕,讓其為我所用,才是智者所為。
根據海關總署和中國電商研究中心統計的數據,2014年海淘人群1800萬,成交規模1400億,從百億級市場步入千億。預計在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萬億級別?缇畴娚淌袌鼍薮,對于傳統進口商而言,借力跨境電商,已經成為拓展渠道最重要的選擇之一。
目前,有部分企業或上級經銷代理商選擇將線上銷售部分利潤給到當地的經銷商,由當地經銷商去下單、送貨,乃至一系列的售后跟蹤服務都由他們來去完成,企業只是在中間讓電子商務平臺起到一個引導連接的作用。這個做法確實是受到經銷商的追捧。然而,從某種程度上說,廠家與經銷商的關系是對立的,過分依賴對方實為大忌。進口食品經銷商要借力電商,不一定要有自己的電商平臺,但必須有一套自己的電商思維。細節、口碑、速度等是傳統企業發揮電商作用必須掌握的。
2016年,是中國進口食品發展的極其重要的一年,只有認清形勢、轉危為機,方有機會求得生機、獲得市場。